眼下,砀山县绿意盎然、瓜果飘香,乡野田间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旺、农民增收的振兴图景。砀城镇的黄桃通过深加工延链增值,身价倍增;程庄镇的新品种西瓜通过现代化种植、品牌化宣传和多渠道销售,从田间地头走向更多消费者餐桌;玄庙镇的酥梨产业和文旅融合,迸发出勃勃生机……
近年来,砀山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,以“链式思维”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,走出了一条“链上生金”的共富之路。
延链增值,深加工撬动大市场。走进砀城镇科技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,工人们把一颗颗新鲜的黄桃加工成罐头。
“我们公司主要从事果蔬罐头的生产和销售,产品远销海外。”科技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张妙德表示,“砀山是全国著名的优质黄桃基地,这里的黄桃品质好、产量高,为我们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。”
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,砀山县通过奖补政策,激励水果加工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力度,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,显著提升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。龙润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力度,黄桃乳酪、黄桃果脯等新产品火爆网络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在做深产业链的同时,砀山县鼓励水果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,通过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黄桃,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双赢。
“我们与农户签订了收购合同,按照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他们的黄桃,让农户们没有后顾之忧。”兴达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尚帅表示,“我们还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水平和产量。”
目前,砀山县共有规上果蔬加工企业59家,年加工能力达120万吨,产值近80亿元,形成了以水果罐头、果汁饮料、果脯果干、果酱果糖等为主的产业集群,成为全国重要的果蔬加工基地。
科技赋能,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。在程庄镇百思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瓜新品种培育基地,西瓜藤蔓被吊起向上攀爬,黄皮的、绿皮的西瓜生长在半空中,犹如一个个彩色小灯笼,甚是神奇。
“这个黄皮的叫‘小黄人’,瓜瓤鲜红清甜;绿皮的有黄瓤、橙色瓤,甚至还有七彩的彩虹瓤。这些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品种,种子和种苗在市场上销售非常好。”百思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、“95后”魏瑾瑾介绍道,“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和研发,现在我们的西甜瓜基因库和数据库规模越来越大,运用分子标记育种、分子辅助育种等先进技术手段,新品种培育周期会大幅缩短。我们的目标是让瓜农的瓜‘种得好’‘卖得火’。”
在科技龙头企业带动下,程庄镇西瓜产业从传统种植模式向科技化、现代化转型,立体栽培、科技育种等现代农业技术、理念深入人心,现已形成集繁种、育苗、种植、分拣、包装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。全镇自主培育的西瓜优良品种20多个,西瓜种植规模达4万亩,年产量15万吨以上,年产值约7亿元,成为全镇半数以上农户致富的重要途径。
砀山县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大棚西瓜种植基地、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与示范县。程庄镇坡里王屯村荣获农业农村部第九批“一村一品”(西瓜)示范村荣誉称号。
农文旅融合,田园经济催生新业态。近日,玄庙镇云上梨园景区的古梨树冠盖如伞,树叶一碧如洗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放松。游客们漫步在梨园中,打卡拍照,呼吸清新空气,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。
玄庙镇是砀山酥梨的主产区,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。近年来,玄庙镇依托古梨树资源,积极发展乡村旅游,通过举办赏花踏春、酥梨自采等活动,打造了“云上梨园”“十里画廊”“故黄映雪”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,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。
“我们充分挖掘酥梨文化内涵,将梨花、酥梨与民俗文化、乡村体验等元素相结合,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项目。”玄庙镇党委书记张亚彬介绍说,“我们推出了梨花观赏、梨果采摘、农家菜品尝、民俗文化展示等活动,让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,还能体验到当地的风土人情。”
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,玄庙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景区的道路、停车场、厕所等配套设施,同时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,通过举办摄影交流活动、民俗文化展演活动等方式,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“现在每到梨花盛开和酥梨成熟的季节,我们这里都会迎来大量的游客,旅游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。”张亚彬表示。
目前,砀山县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、3A级旅游景区3家,2024年接待游客791.7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以上,农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。
从田间到车间,从梨园到景区,砀山县立足特色农业优势,以“链式思维”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,不断推动特色农业延长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、完善利益链,探索出一条农业链式发展带动村民共富的乡村振兴之路。